首次購買二手車指南:15 分鐘自我檢查清單
- Connie Lu
- 10月19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第一次看二手車?那種興奮感很真實,但這也是賣家最可能隱藏問題的時候。最大錯誤就是 在檢查前就愛上這台車。
其實,你不需要是專業技師,也能檢查出大部分問題。只要花 15 分鐘,按照這份 二手車自我檢查清單,就能快速分辨好車與地雷車。記得帶上朋友,不要急,絕對不要讓賣家催促你。

1. 外觀檢查
檢查鈑件縫隙:引擎蓋、車門、葉子板的縫隙若一邊大、一邊小,可能是事故車修復不良。
觀察烤漆是否一致:顏色或光澤不同,代表有重新烤漆。雖不一定是問題,但需注意。
輪胎胎紋測試(硬幣法):胎紋磨損不均=底盤定位可能有問題。
檢查鏽蝕:特別注意車門下緣、輪拱、側裙。若漆面鼓起或出現孔洞,屬於嚴重問題。

2. 內裝檢查
聞氣味:霉味=可能有漏水;香水味太重=可能在掩蓋煙味或潮濕。
掀地墊:若有潮濕或水漬=可能有滲水,未來會引發電系問題。
測試每個按鍵:窗戶、鎖、冷氣、暖氣、雨刷……每一個壞掉的功能,都是你
殺價的理由。
注意儀表燈號:啟動時所有警示燈應先亮起再熄滅。若持續亮著=有問題;
若完全沒亮過=可能有人拔掉燈泡

3. 引擎與試駕
冷車啟動原則:到現場時務必要求冷車發動,才能檢查是否有冒煙、怠速抖動或敲擊聲。
檢查機油尺:油色應為透明棕黑色;若呈乳白泡沫=機油混入冷卻液,代表汽缸墊燒壞(維修昂貴)。
聽煞車聲音:急煞時若有磨擦聲或尖叫聲=需要換煞車片。
感受變速箱:換檔應該平順。若有頓挫、異響或延遲=建議放棄。

4. 尋求專業檢查
若這台車通過你的初步檢查並且試駕感覺良好,先別急著簽約。一定要安排一次 專業驗車(Pre-Purchase Inspection, PPI)。只要花一點檢查費,就可能幫你避免花上成千上萬的維修費。
購買二手車不必充滿壓力。只要按照這份 15 分鐘檢查清單,你就能在簽約前掌握重點。再搭配 Carfax Canada 或 ICBC 的車輛歷史報告,就能真正買得安心、開得放心。



Comments